Lilypie Fourth Birthday tickers

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

媽咪的小書架~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

從台北來到這個小鎮,原本擔心一個朋友都沒有,也不知道該如何交起朋友,幸好遇到這群人,也很感謝當初帶我來這個團體的Ling姐,以及最初發起這個聚會的Jyuan姐,認識這群人不只讓我處在異鄉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人,遇到事情時,彼此可以互相幫忙,甚至還能充實腦袋,豐富心靈!也能得到寶貴的育兒經!真的很感恩!

小書架中「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」這是我們Reading Club曾經讀過的書,這本書是作者因緣際會帶著女兒們到芬蘭念書,記錄她在芬蘭的見聞,透過作者的眼讓我看到其中的差異,尤其是教育這一部分。不只台灣,就連其他國家,例如英國、美國等都不一定可以像芬蘭一樣做到不排名,但是仍保有競爭力!

書中提到「不為孩子排名,也沒有人人都想進入的第一志願,老師學校也不會被升學率高低所牽引,沒有這些注定要扭曲學習心態的目標存在,芬蘭教育一心想的,是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適當的位置,讓行行都能出狀元。」這是多麼的難得!在台灣每個孩子都要被迫爭第一,好像沒有拿到第一,人生就毀滅,未來就不光明,不只孩子們,連老師們也是互相競爭,誰教出來的孩子最多考上第一志願,就是個大紅牌,而且眼光永遠注視在成績好的孩子身上,對於成績不好的就被歸類為二等公民,完全忽略教育的目的!作者曾提到在芬蘭老師表揚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那個學生,反而是用不同的方式鼓勵在其他地方學有專長的孩子,例如:在佈告欄貼畫得好的畫作,不一定是畫的最好的,可能是進步很大的孩子的!大家齊心協力之下只是為了讓每個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!
不用成績決定一切!當然沒有人不在意成績「其中一位男孩,一邊猛盯著手中那張薄到風一吹就會飛起的A4成績單,一邊猛按著手機上的計算功能。他使勁全力的按,又是抿嘴又是嘆氣,手中那張皺皺的成績單看得出已經被來來回回拿出好幾次。當時,不屬於同一所學校的大女兒、我和先生在一旁看得出神。這並不是我們第一回見到如此在意自己分數和總平均的芬蘭學生呢。

才剛參加完大女兒學校結業式的我們,在大女兒班上已經看到好幾位孩子,拿出手機急著算出手上成績單的總平均分數。有時甚至站在一旁的芬蘭老爸也會慢慢走到孩子座位旁,彎下高瘦的身材,低著頭用眼尾的餘光迫不及待瞄著孩子的成績單。每一次我在教室看著這畫面,總不免會心一笑。

我轉頭和一旁的先生說,哪個孩子會真的不在乎分數呢?是人,都會在乎吧。更何況,孩子就是孩子,拿到成績單後,不是滿臉懊惱的生悶氣,就是大大鬆了一口氣,也有的則是猛計算自己的總平均分數,然後互相打探彼此的成績。他們各式各樣的不同表情,讓身為旁觀者的我們,多了些許的苦澀與甘甜趣味。

有一回,我和朋友們說起這些見聞時,一位仍屬獨身貴族的朋友就問我,如果已經不去評比了,為什麼孩子們還是會在乎成績呢?

在我為人父母之後,似乎對於每個孩子的心性與人的基本心理,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。我知道每個人都渴望被愛、被重視。沒有人是不在意評比的,沒有人真的不在意成績、不在乎自身的評價、考評。相互較勁、對比,似乎是人性的一環,就像是同一家庭裡的兩個孩子,還是會在意父母是不是比較偏愛誰。人的感性與理性,總在這種拉扯之中或強或弱的消長起伏著。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好表現、討人喜愛;但卻又因為個性、才能不同,在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自然不相同。

這樣說吧,哪個孩子不想求好?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,其實是因為學校、家庭、社會、性格等因素所造成。不管是北歐人,還是亞洲人,人性都是相同的。問題在於,一個社會怎麼去看那張薄紙一片的成績單?家長會怎麼說?學校、老師,甚至於街頭巷尾的鄰居們怎麼看?還有,整個社會國家與政府教育單位會不會一起去推波助瀾?國家與為政者的首要責任,是給大家希望,而教育不是只有給菁英和所謂「優秀的人」希望吧?而是必須要讓不同的孩子都有一線曙光與希望。不論成績單上的分數高低,教育不能成為人性相互比較的催化劑,不能成為分類、貼標籤的審判官。

當整個教育體制不去計較那種過早讓學生產生比較心態的分數,或是進一步去激化以分數做為互相競爭的心態,而是長期鼓勵大家一起以跑馬拉松式的方式永續學習,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較平和的以自我成長為學習宗旨,那就是從制度面上形成了公平、實在的教育環境,而不是制度反而成為扭曲人心的可怕淵藪嗎
其實大家私底下仍會偷偷在意成績,但是在乎的不是真實的分數,而是自己的程度,並不會因為分數而被羞怒,考不好找出原因補強,因為「每個人開竅的早晚不同,如果孩子智慧還未開,學習能力還未達到學校的標準,即使打死了也考不好的。這對孩子來說不是很冤嗎?其實,哪個孩子不想好?哪個孩子不希望有人誇獎?許多最後自暴自棄的孩子背後都有很多令人辛酸的故事。」過度在意成績將讓教育的目的扭曲!

不只提及孩子們的教育,作者寫到「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定要給教職員工打考績、分等級才會產生績效,卻有另一個社會的思維強調,只有運作有效的工會,以及引導出自發性的認真態度,才能確保教師與員工的教學與工作品質。當我們過於慣性思考,以為沒有排名就會失去世界的競爭力,卻有另一個天地把對學生公開排名視為社會公平性的淪喪;當我們一再聽到要消弭城鄉差距宛如是天方夜譚,卻有一整個地理區塊的好幾個國家認為那是最根本的人權。」「我們總認為國家競爭力,是來自全民不眠不休的打拚,卻發現地球另一端有著和我們差不多的人口,不分男女老少一年有好幾週的假期,持守著朝八晚四、朝九晚五的正常作息,並認為那是很具經濟效益、又最符合節能減碳的生活方式。」在台灣不加班會被視為異類、不努力的員工,所以有些人在上班時間內反而偷懶,反正工作有沒有作完作好都要加班,不如留到加班再來作,這樣的病態到底真的能創造出什麼競爭力嗎?為什麼不能工作的時候勤奮努力,下班了就是下班,放假就是放鬆充電的時刻,這樣回到工作崗位上,才能更有競爭力!?或許在台灣每個員工都被視為會偷懶、不努力的人,所以需要用超時上班來評價員工們對單位的付出吧?!

*看看別人,再反思自己,也許別人的世界是我們永遠達不到的境界,不過可以作為努力的目標!也希望等Aaron長大之後,念書不要那麼辛苦,整個教育體制能明朗化,不再是實驗品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